特色服务:
定制合成
合同生产
委托加工
销售热线:

0574-87314919

0574-27912196

0574-87319282

info@nbinno.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新闻内容
合成气制烯烃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

合成气制烯烃的技术背景

合成气直接制烯烃技术通常采用费-托合成法(Fischer-Tropsch合成,简称F-T合成),即通过一氧化碳(CO)与氢气(H2)反应生成烯烃,并副产水和二氧化碳(CO2)。这一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3年,德国科学家Franz Fischer和Hans Tropsch首次发现了合成气催化转化制烃类的反应。1955年,南非SASOL公司建成了以煤为原料的大型固定床F-T合成装置,标志着该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此后,循环流化床技术、固定流化床技术和浆态床技术相继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合成气制烯烃的工业化进程。

尽管如此,低碳烯烃(C2-C4烯烃)的收率仍然较低,通常仅为20-25%。为了提高低碳烯烃的选择性,研究人员从催化剂设计和工艺优化两方面入手。例如,减小活性组分的尺寸和添加碱金属能够显著提升催化剂的性能。激光热解法的引入为制备非晶态超细铁粉和碳粉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其工业化应用仍面临挑战。


合成气制烯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费托合成中低碳烯烃选择性低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催化剂,以介孔二氧化硅为载体,并在其上负载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将介孔二氧化硅浆料喷雾成型,并在550℃下焙烧2小时,制得粒径为20~150微米的催化剂载体。然后,将所需量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可溶性盐或碱溶于水,配制成混合溶液。最后,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混合溶液浸渍到载体上,经过80-140℃烘4-12小时,再在400-800℃下焙烧2-10小时,最终制得催化剂。

这种催化剂的特点在于,介孔二氧化硅的规整孔道结构能够有效控制活性组分的大小,同时保证反应物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扩散不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250-350℃、0.5-2.5MPa、体积空速1000-4000h-1、原料配比为H2/CO=1.5的条件下,CO转化率大于96%,C2-C4烯烃选择性大于60%,显著优于传统催化剂。


催化剂制备的具体实例

以下通过两个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和应用效果:

实施例1:将187.5g六水硝酸铁、2.87g氢氧化钾、65g硝酸锰和19g三水硝酸铜溶于水配成溶液。将含200g孔径为3nm的介孔二氧化硅的浆料喷雾成型,在550℃下焙烧2小时,筛选20~150微米的部分待用。称取80g筛选过的介孔二氧化硅载体,采用浸渍法将上述溶液浸渍到载体上,在120℃下烘6小时,再在600℃下焙烧2小时,最终制得催化剂Fe30Mn20Cu5K2 S80

实施例2-10: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但改变了催化剂的组成和制备条件,具体组成和条件如表1所示。通过比较不同催化剂的效果,进一步验证了介孔二氧化硅载体在提高低碳烯烃选择性中的重要作用。


催化剂应用的技术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上述制备的催化剂在固定流化床中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250-350℃,反应压力为0.5-2.5MPa,反应时间为120小时,体积空速为1000-4000h-1,原料配比为H2/CO=1.5。实验结果表明,CO转化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C2-C4烯烃选择性超过60%,显著优于传统二氧化硅凝胶载体催化剂的性能。

这种高效催化剂的成功开发,不仅为合成气制烯烃技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相关领域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家专业的铁基催化剂生产厂家和介孔二氧化硅工厂,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催化剂产品和定制化的技术方案。


公司其他服务介绍

公司自有中试车间位于安徽池州和铜陵,拥有3000L、2000L、1000L、500L多功能反应釜多套。此外,我们还配备了多套自行研发装配的管道反应器,以及冷冻、板框、离心机、烘干等后处理设备,具备多功能反应中试条件。擅长的反应类型包括超低温、高温、高压、硝化、氧化和连续精馏等,数量级别从百公斤至数十吨。

我们诚邀江浙沪地区的研发公司合作或委托加工生产,同时也欢迎技术人才前来中试或研发微通道工艺。作为一家专业的金属氧化物工厂和管道反应器生产厂家,我们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欢迎加微信/QQ: 106747741 联系合作!

您可能感兴趣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