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服务:
定制合成
合同生产
委托加工
销售热线:

0574-87314919

0574-27912196

0574-87319282

info@nbinno.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新闻内容
微生物不对称拆分制备(S)-苯乙二醇的工艺研究与应用

手性化合物(S)-苯乙二醇的工业价值

(S)-苯乙二醇作为医药中间体生产厂家的核心原料,在液晶材料、不对称催化剂及功能聚合物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其分子结构中的两个羟基使其成为合成环氧化合物、氨基醇等手性砌块的关键前体,广泛应用于抗抑郁药物、抗病毒制剂等光学活性药物的制备。特别是作为铑离子复合物催化剂的必备组分,该化合物在精细化工生产工厂中的需求呈持续增长态势。


传统化学法需使用有毒手性催化剂进行羟基保护,不仅产生三废污染,其产物光学纯度往往难以突破80% e.e.。而生物催化技术通过微生物的立体选择性,能实现原子经济性转化,这为高纯度苯乙二醇供应商提供了更环保的工艺路线。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筛选与培养

实验采用DSM2003菌株作为生物催化剂,其种子培养基以山梨醇为主要碳源(80g/L),搭配酵母提取物(20g/L)及微量无机盐。值得注意的是,KH2PO4与MgSO4·7H2O的协同作用能显著提升菌体脱氢酶活性,在28℃、pH6.0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菌体浓度可达15g DCW/L。菌体收集后需用磷酸缓冲液洗涤两次以去除残留培养基,该步骤直接影响后续反应的选择性。


关键反应参数的优化研究

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发现,当底物浓度维持在5-10g/L时,菌体催化效率达到最佳平衡。在pH5.5-6.5的弱酸性环境中,DSM2003的膜结合脱氢酶能高效识别(R)-构型底物,其立体选择性源自酶活性中心的L-苏氨酸残基空间位阻效应。温度实验显示28℃时酶稳定性最优,超过35℃会导致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副产物苯乙二酮含量上升12%。


采用HPLC手性柱(Chiralcel OB-H)监测反应进程发现,26小时为最佳终止点,此时(R)-构型转化率>99%,而(S)-构型保留率可达38.5%,对应理论最大产率的76%。放大试验在3.7L发酵罐中验证了该工艺的稳定性,产物光学纯度保持在96.6%以上。


工艺优势与产业化前景

对比脂肪酶催化的转酯化路线,本工艺省去了酰基供体的添加成本,且无需后续水解步骤。微生物细胞作为可再生催化剂,可实现连续三轮重复使用而活性不减。小试数据表明,每公斤湿菌体能处理200g外消旋底物,按工业化标准计算,吨级生产可降低催化剂成本63%。


该技术特别适合医药中间体定制合成场景,其温和反应条件避免了高温高压的能源消耗。产物的旋光值[α]D20达到+42.5°(c=1, CHCl3),完全满足欧盟药典对光学纯度≥98%的要求,为手性药物研发提供了可靠原料保障。


配套生产服务能力

公司拥有位于安徽池州和铜陵的中试生产基地,配置3000L、2000L等系列反应釜及微通道反应系统,可承接百公斤至吨级手性化合物生产加工。专业团队精通超低温(-80℃)、高温高压(300℃/10MPa)等特殊工况,在硝化、氧化等危险工艺领域积累丰富经验。现有连续精馏装置可实现沸点差≤5℃的手性异构体分离,欢迎医药研发机构委托生产工艺开发或技术人才加盟共同推进连续化生产。


欢迎加微信/QQ: 106747741 联系合作!

您可能感兴趣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