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工业应用中,聚酰胺(PA)材料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自润滑特性,已成为电动工具牙箱部件、电子电器马达核心部件的首选材料。然而随着设备功率密度提升,传统聚酰胺在持续摩擦工况下会出现温升超标和磨损加剧的问题。市场亟需一种能在200-300℃高温摩擦环境中保持稳定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这直接关系到电动工具寿命和电子器件可靠性。
通过复合三种特殊结构的耐磨剂实现了技术突破:采用分子量140万级UHMWPE作为基础润滑相,其超长分子链可形成分子级滑移层;配合260nm纳米二氧化钛(通过钛白粉氯化法合成)填补材料微观缺陷;片层二硫化钼(通过钼酸铵硫化工艺制备)则构建三维空间支撑网络。三者按1.5:1:1配比时,摩擦测试显示温升比单一耐磨体系降低40℃,磨耗量控制在60mg以内。
采用48:1长径比双螺杆挤出机实现多相体系均匀分散:在285℃熔融段使UHMWPE形成连续相;270℃的混炼段促进纳米粒子表面接枝;通过200-550rpm动态调节剪切力。相较于传统聚酰胺生产厂家常用的直接共混法,此工艺使材料缺口冲击强度提升2.3倍。注塑阶段采用五段梯度降温(300℃→270℃),有效控制了结晶度分布。
该材料在角磨机齿轮箱中的实测表现突出:连续工作8小时后,传统PA66部件温度达248℃,而新型组合物仅217℃。作为专业的耐磨材料工厂验证,其使用寿命延长3.5倍,满足了无油润滑工况需求。特别在高压注塑成型过程中,材料流动长度比常规配方提高28%,这得益于润滑剂LOXIOL G32与纳米粒子的协同分散效应。
我们拥有完整的工程塑料生产线和中试反应装置:安徽池州生产基地配备3000L多功能反应釜系统,可实现从公斤级到吨位的梯度放大。针对特殊材料需求,铜陵车间配置了-70℃超低温反应模块和15MPa高压硝化系统,已成功开发包括连续精馏工艺在内的多种特种材料制备方案。
服务延伸:自有中试车间位于安徽池州和铜陵,拥有3000L、2000L、1000L、500L多功能反应釜多套。配套冷冻机组、板框压滤机、离心分离系统和喷雾干燥设备,满足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生产的全程需求。专注领域涵盖超低温反应(-100℃)、高温高压合成(350℃/10MPa)、硝化氧化等危险工艺以及连续流微通道技术开发。现面向江浙沪地区科技企业提供工艺放大与委托加工服务,同时诚邀技术专家共同开发新型聚合物改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