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真菌Aspergillus puniceus作为重要的天然产物来源,其代谢产物中的口山酮类化合物展现出独特的药理活性。与植物来源口山酮不同,微生物合成的此类化合物结构更具多样性,其中含氯取代基团的引入显著增强了生物活性。近年研究发现,这类化合物可通过调控PTP1B靶点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同时对HepG2肝癌细胞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该化合物的制备采用三步分级提取法:
1. 培养基优化:采用玉米/水固体培养基(配比40g玉米+100mL水)进行30天静置培养,显著提高次级代谢产物产量
2. 提取工艺:45℃低温烘干后,采用二氯甲烷-甲醇(1:1)混合溶剂反复提取三次,收率提升至83.2g粗提物
3. 纯化技术:通过正相硅胶柱梯度洗脱(二氯甲烷/甲醇100:0→0:1)结合C18反相半制备色谱(甲醇/水85:15),最终获得高纯度单体化合物
通过综合运用HR-ESI-MS(m/z 381.0138 [M+H]+)和二维核磁技术(HMBC、COSY),确证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18H11ClO6。与已知化合物AustocystinA相比,其显著特征在于C-1位缺失甲氧基,CD谱显示228nm(+0.89)和300nm(+1.01)处的正Cotton效应,证实其绝对构型为1'R,2'S。这种结构修饰使其成为潜在的PTP1B抑制剂生产厂家重点关注的先导化合物。
采用对硝基苯基磷酸酯(pNPP)底物法测试显示:
• 在50μM浓度下抑制率达72.3%,IC50值为16.8μM
• 活性显著优于常规发酵粗提物(抑制率43.5%)
• 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其通过竞争性结合PTP1B活性中心,阻断胰岛素受体去磷酸化过程。这种特性使其成为糖尿病治疗中间体工厂开发新型降糖药物的候选分子。
MTT法测试发现AustocystinS对9种肿瘤细胞系表现出显著选择性:
• 对HepG2肝癌细胞的IC50值为20.68μM
• 对HGC-27胃癌细胞抑制率达58.9%(50μM)
• 作用机制涉及调控T细胞免疫应答,与PD-1/PD-L1抑制剂生产存在协同增效潜力。这种靶向性特征克服了传统化疗药物选择性差的问题,为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开发提供了新方向。
我们配备专业的中试生产设施:
• 安徽池州/铜陵基地拥有3000L、2000L多功能反应釜集群
• 特种反应能力:超低温(-78℃)、高压(5MPa)硝化反应
• 配套连续精馏系统和微通道反应器,可满足百公斤至吨级生产需求
诚邀江浙沪医药研发机构合作开展:
- 真菌发酵工艺优化
- 活性化合物结构修饰
- 抗肿瘤/PTP1B抑制剂的委托加工生产
专业团队可提供从克级到吨级的全程技术服务,助力活性天然产物的产业化转化。